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
微信端请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即可
发表时间: 2020-08-19 18:20:00
作者: 小恩-濮阳德铭恩
浏览:
特别邀请到了湖畔一届学员、御家汇创始人戴跃锋,湖畔六届学员、兴盛优选创始人岳立华和湖畔六届学员、文和友创始人文宾,与近百位当地创业者一起探讨中部地区创业者的苦与乐。
这次辩题的选择,其实是很多中部地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正在思考或者正在面临的问题。已经在长沙创业15年的戴跃锋,15年前开始做电商时,很多人会问他“你在长沙?”
10年前,旗下品牌御泥坊做成了网红,资本一边追逐一边追问“会不会考虑把总部迁往一线?”当时戴跃锋动心了,在杭州注册了公司,租了办公室,但最终运营下来发现还是依赖长沙的运营和路径,2年之后关掉了传说中的“驻杭办”。
6年前,他进入湖畔,被同学问的最多的问题依然是“你为什么在湖南?”
面对15年来贯穿整个创业过程的追问,戴跃锋作为本次“在湖边”的题主,抛出了这一让中部地区创业者经常纠结的问题——大消费时代,中部地区创业企业更应该扎根本地还是迁往一线城市?
现场,报名参加活动的6位创业者组成了两支辩论队,正方持“扎根本地”论点,反方持“迁往一线”论点,双方从成本、人才、政策环境等多角度激辩。戴跃锋、岳立华和文宾也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开诚布公地谈论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希望帮助中部地区创业者拨开迷思。
01
文宾:
扎根本土,勇敢去创造有共情力的产品
文宾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眷恋,只需去一趟超级文和友便能窥见一二。他认为,扎根本土还是迁往一线要考虑三点:产品的共情力、战略的节奏力和可适配的资源。“以前大家都在关注一线城市的需求,而缺乏了对于二线及以下城市更多用户的需求关注,而这些用户的数量远远大于一线城市,扎根本地能够让创业者拥有更好的产品共情力。”
文宾说,在战略层面要更有策略地运营好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和熟悉的市场,把本地市场全部吃透之后再进入一线市场也不迟,盲目迁往一线很容易成为别人企业的创新事业部。而在可适配的资源方面,企业最关注的物流、财流、信息流、人流,中部地区和一线城市的差距日益缩小。
10年前,文宾从单位离职,用五千块钱开始了路边摊创业,挣了五万块后又开起了一个10平方米的油炸社,挣了五十万后又开起了老长沙龙虾馆,赚到了五百万。文宾涉足的小龙虾产业,一二三产加起来有2800亿元的规模,当时很多人劝他,应该向海底捞、西贝学习,赶紧把规模做大,未来做成小龙虾的王`者。
正如摆路边摊10个月后,文宾不满足于简单的收益增长,主动停下来思考,这一次他再一次屏蔽了外界的声音,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要追逐小龙虾之`王吗?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样对个人的利益会有帮助,但是我觉得作为企业家,更多的是要去创造价值,要被更多人需要,要被这个城市需要。”
文宾现场分享了自己一路创业的心路历程,他说自己最终选择深耕长沙,在让长沙变得更好玩、更有体验、更有文化的路上,做出了“超级文和友”这个产品。“送大家一句话,克服内心的恐惧、克服贪婪,扎根本土,勇敢地去创造,去做有创造的企业,去解决人们的需求,去承担城市责任。”
02
岳立华:
找准基因,提升视野,要有终局思维
创业30年,岳立华是坚定的扎根本地派。从1990年开始创业,岳立华说自己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先是干了开小铺子的上游叫批发部,干了10年;第二次创业开芙蓉兴盛便利店,干了18年,现在由原来的合作人在继续经营;第三次创业是兴盛优选。
他自我总结,三次创业,其实干了一件事,在不同的时期开了不同时代的小铺子。现在的“兴盛优选”就是给全天下的小铺子嫁接一个线上的超级平台。“开小铺子就是我的基因,同时我也找到了比较对频的合伙人,一拍即合。如果脱离这个事情我什么都不会干。”岳立华分享说,创业者首先要找到找准自己的基因,才会找到更好的定位,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一个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岳立华认为是企业家本人,没有一定的视野就会遭遇瓶颈。
他说2014年的时候,当时,他还在经营芙蓉兴盛,隐约觉得企业遇到了瓶颈。“很多朋友对我说‘你的企业要往一线城市搬’。我当时也有这种想法,是不是我的视野和思维出现了瓶颈?”于是,他迅速去考察了一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路走下来,看到了一线城市的繁华活跃、遍地人才和年轻活力,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在那个阶段,企业要跟那边互动连接起来,就面临一个问题,两边人员文化价值观如何统一,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回首过往,岳立华却反思说,要有终局思维,“如果现在的思维都是赚钱,你永远是在做加法,但是有一种可能,先打磨自己,然后再有资本的进入,先亏钱、再赚钱,先做规模、再做利润,我认为可能是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如果自己早一点有这种终局认知,岳立华认为芙蓉兴盛可能就不是现在的1.6万家,而是10万家。
而岳立华第三次创业的兴盛优选社区电商平台的发展轨迹,则将他的这种认知,体现得淋漓尽致。兴盛优选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迎来了爆发,从2018年GMV8个亿做到了2019年的100个亿,成为了湖南省第`一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今年上半年,虽然饱受疫情的影响,但兴盛优选却完成了逆势增长,1-6月的GMV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倍,新增用户同比增长4倍,合作门店突破了30万家,较去年年底增长约50%。
岳立华希望中部地区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要在思维视野上有长足的提升,这样才能厘清什么企业、什么部门应该到一线去,哪些应该扎根中部。
03
戴跃峰:
大消费时代,消费品企业要和时间成为朋友
什么是大消费时代?“所有人都是时代的人,所有企业是时代的企业,这个时代也是我们要承担的责任。”戴跃锋观察到,大消费时代的消费品正朝着国际化、国货化、国潮化三浪叠加发展。比如华为,它是民族品牌国际化的代表;沃尔沃、斐乐等国际品牌,经过时间的洗礼,今天成为中国企业的品牌,这是国货化;茶颜悦色、文和友则是国潮化的代表。
沿海有资讯的优势,但对创业者而言,也有可能是资讯的灾难。在戴跃锋看来,大消费品企业,更需要用时间去证明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而不是用选择去不停地证明自己过去的选择是错误的。
“在中部地区创业,我们更容易专注在自己的企业、品牌、产品上,用我们自己的执行证明我们公司的战略是正确的。而在沿海地区,很多时候是证明机会是正确的,而不是证明自己的公司是正确的。”
戴跃锋认为,从事大众消费品行业的企业,也许在中部地区更合适,因为大消费品最`大的朋友是时间,最`大的敌人也是时间。“在沿海地区,我们更多想跟时间赛跑,而不是跟时间做朋友。作为消费品企业,要跟时间成为朋友,而不是跟时间成为敌人,用更长的时间打磨我们的产品、品牌、企业和组织。”
而把这一问题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往前看,30年前去选择深圳的宝安区,那不是一线城市;往后看,10年、30年,一线城市和中部地区的范畴又会不一样。戴跃锋自己做了一个统计,全球109家比较大型的消费品企业,只有17%是在真正的一线城市,83%则在新一线、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
最`后,戴跃锋更是带领全场创业者畅想了在漫长的人类商业史进程中,公司制、总部经济这类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随着今天技术的发展或会走向消亡。“我想不久的将来,在座大部分人都会看到未来更***的组织形态,全球分布式,到处都是总部,到处都不是总部,我们的总部可能在长沙、也可能在某个城市,甚至可能在月球。”